主页 > 医院新闻 >

强迫症的内心|适可而止为何就那么难?

文章来源:未知 时间:2020.11.02

  2019年7月21日,北京军颐中医医院,被强迫症困扰了多年的晓强(化名)正在接受王奎星主任的巩固治疗,做完这一次治疗,他就可以出院了。

  根据《自然通讯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于2017年10月18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,目前全球有超8000万人患有强迫症,其中大部分的患者无法从自身接受的治疗中得到解脱,还有一大部分人对强迫症缺乏正确的认识。

  “强迫症还得治疗?”显然,强迫症成为了一种梗,一个随时都挂在嘴上玩笑的代名词。

  这样玩梗很不当,而这种不当来自无知。

  互联网时代,低门槛、高互动的网络社交媒体催生了这一无知现象。很多人在网上第一次听到“强迫症”这个词,在浅显甚至玩笑地理解了大概意思之后,这个本该被严肃对待的词便在网上流行起来。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,不会玩梗已然落伍,渐渐地,“强迫症”便成为了一种梗。在被贴上“时髦”的标签之后,在大众眼里,强迫症就不再是精神病了,而是属于一种人格品质的符号:完美主义、强烈癖好、挑剔。可怕的是,连部分深陷强迫症深渊的患者也这么认为......

  “4+5=9,这么简单的算术我需要算一个小时!”

  控制不住洗手,明知道手已经洗干净了却仍停不下洗手,直到手都脱皮;

  宿舍的床铺不允许别人碰,一旦碰到就必须整个床单清洗,要不就觉得脏;

  一些不愉快的、危险的想法常违背自己的意愿进入自己的头脑,无法摆脱;

  不敢参加重要场合,怕自己失去控制做出令人尴尬的举动;

  ......

  2019年7月,被强迫症困扰多年的21岁小伙晓强来到北京军颐中医医院,这是他向王奎星主任主诉的症状。

  甚至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数题,4+5,我有时候都会算上整整个把小时,我的智商没有问题,我当然知道等于9,但是我另一个脑子似乎就是在一直提醒我,这个9是怎么来的,然后我就不断地推演,不断地想,我怎么就是不敢落笔。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,我与大学失之交臂,我不敢落笔,我写不下答案。有时候我就想把我的另一个脑子干掉,这样我是不是就能轻松一点......

  强迫症的危害远不止这些。

  来自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,有近80%的强迫症患者会有侵略性念头: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对别人动粗,控制不住对路人施暴......还有近12%的强迫症患者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
  所以,我们不得不强调,强迫症≠完美主义,强迫症不能以一种玩梗的心态看待!如果社会继续以一种娱乐的态度去看待强迫症,很有可能会堵死强迫症患者通往治疗的途径。

  病态的完美,也可能源自病态的压迫

  “他应该很早就有强迫倾向了,只不过没有及时发现才发展成强迫症。当他开始纠结上课时书本摆放的位置、方向等细节的时候,就消耗了大量精力,根本没法专心学习。”根据晓强的主治医师,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王奎星主任介绍,包括一开始查房的时候,晓强也要求医生们必须站他左边,不允许我们过于靠近床边,他觉得会被污染,否则就会要求换床单,并表现出痛苦、悲伤的情绪。

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王奎星主任

 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王奎星主任

  好好的怎么会得了强迫症呢?晓强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,而根据多学科联合会诊上医生们和晓强父母的面对面问诊,“真相”才慢慢浮现。

  目前已经是某外企部门主管的晓强妈妈,望子成龙,从小就对儿子要求严格,从生活到学习都有非常强的要求和规划,什么事情都必须以一种接近完美的结果为导向。

  就以中学阶段来说,早在晓强还在初一的时候,妈妈就根据当时晓强的成绩名词,给他了制定了初二、初三每一次考试的排名目标,当时就要求他初三必须考进全班前五,才能有机会考入重点高中。听话懂事的晓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对自己也是要求越来越高,来自学习方面的焦虑和高标准扩大到生活方方面面,晓强开始出现反复确认的情况,慢慢发展成了强迫症。

  那么这么看来,强迫症仅仅只是因为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吗?

  目前对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,但依据现有的研究目前可以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心理、社会、异常及神经内分泌等。

  如何拯救“失控”的大脑?

  强迫症其实是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方法缓解、治疗的,不论是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、中西医结合治疗,对治疗强迫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据王奎星主任介绍,尽管目前强迫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治愈,但是如何让患者主动、尽早接受治疗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。

出院前,晓强特意来王奎星主任诊室道谢、告别

  出院前,晓强特意来王奎星主任诊室道谢、告别

  在强迫症的定义上,有一个很关键的点,强迫过程中没有反强迫不能称为强迫症,没有焦虑没有痛苦不能称为强迫症,因此,对于强迫症的确诊及治疗就十分依赖医生的经验及技术了。为什么这么说?对于那些迁延日久、刻板仪式动作被强化的强迫症患者,因为反强迫淡化,此时不一定能准确诊断。随着病程的进一步推进,患者虽然痛苦感降低,但社会功能受损,这是强迫症晚期对症状适应的结果。这种情况基本大局已定,心理学及一般的药物手段已经回天乏术了。

  所以说,对于精神类疾病,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抛除病耻感,及时治疗。切勿因错误的认识,错过治疗时机,增加治疗难度。

  最后我们也再次提醒,一定要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重视,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吗,不能任其发展最终导致精神疾病。大到像强迫症这类严重的心理疾病,小到一些常见的心理特质如果能够充分的了解,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少了很多麻烦。

上一篇:丢了一只猫,至于轻生吗?如何拯救抑郁症患者

下一篇:北京军颐中医于平华主任谈双相情感障碍:多学科、个性化是治疗关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