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个月,我养了2年的猫丢了。”
此时,坐在精神科诊室的这位姑娘,20出头,眉目清秀,上周她一个人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,幸好被及时发现。
丢了一只猫,至于轻生吗?
上周,由新京报周刊发起的【“我们不脆弱、不矫情,比谁都更努力地活着。” | 听抑郁症患者说】下,我们看到了很多来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:
“抑郁症患者一边要跟病症对抗,一方面还要承受着来自社会甚至身边人的误解。真的太难了。”
“未经他人苦,别劝他人善。”
“生病以后 字的笔顺一直写错 挫败感一直都在 很努力在克服”
“只能学会戴上面具 伪装 学会和大家说一样的话 甚至我还很会自嘲 笑看人生的苦 其实心里都很无奈”
“曾经有一次,仅仅是正常工作对接,因为对方出现失误,我就带了点情绪跟对方沟通,瞬间被人询问:你又犯病了?”
得了抑郁症什么感受?
没有亲身经历,绝不能做到感同身受。
当抑郁来临,大多人“不敢”自救
2013年,安定医院曾经做过一次北京地区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,调查显示,就诊率不到10%。这不到10%的就诊率人群里又有90%的人选择的不是专科医院,而是综合医院或者心理咨询诊所。
在发病初期,抑郁症常常会表现出“自限性”的特点,症状会自行缓解,很多患者以为忍忍就过去了,根本不会把抑郁症等同于疾病,这是造成就诊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但事实上,随着病情的迁延,在抑郁症得不到及时的就诊之后,症状发作会变得越来越频繁,程度越来越严重,每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,后期外部原因对发病的影响会越来越弱。
如果一早就能就医,经过系统科学的持续的治疗,后期大多不会再有反复发病的情况。
经济问题也是导致就诊率低的一个很大原因。尽管目前大部分抗抑郁药物都在医保范围之内,但对于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
更重要的还有来自于文化层面的原因。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和精神病扯上关系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对精神疾病就有一种强烈的病耻感,即使在大城市,当谈论抑郁症的时候,人们仍然习惯于轻声低语。
“抑郁症是一种家丑。”
曾经有一位抑郁患者的母亲这样说道。
“如果是内因,说明我们的基因有问题,个性有问题;如果是外因,是人际因素导致的,那说明我们的家庭关系不好。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分析说,“我们很害怕人际评价。人际关系越密切的社会,越在意别人的评价。但所谓无能、基因不好、自杀、伤害别人,这些耻辱标签都不是病人给自己贴的,而是社会给贴的。”
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一种严重到让人自杀的疾病
关爱抑郁症,就要把它当做一种真正的疾病那样去看待。
10月8日,22岁女孩小陈坐在开往峨眉山的火车上,次日凌晨,她的朋友收到了她的“定时说说”:如果这条说说发出去了,那我可能真的已经死了,对不起……
10月13日凌晨,大连理工大学一名化工学院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。
人生本是一场旅行,但TA们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“中途退场”,接二连三的悲剧也为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: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一种严重到让人自杀的疾病!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,全球有有超过3.5亿名抑郁症患者。
最严重时,抑郁症可导致自杀。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。自杀是15-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。
触目惊心!
抑郁症与其他疾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会影响人大脑的判断,改变人的认知。
未生病时,大脑可以清晰准确地判断人的处境,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,但生病后,这项功能便会下降,在错误的思考下,便有可能会采取较为极端的办法。
另外,抑郁症下,大脑感受正面情绪的通道会被切断,抑郁症患者会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,无法让自身保持活力充沛。
也就是说,对于抑郁症患儿而言,同样的事情,普通人可以感受到快乐,但是抑郁症患者由于能力的缺失,很难或无法从中感受到正面的情绪,快乐、开心、愉悦等他们都很难捕捉到。
活力的丧失,不仅会使患者对外界事物很难提起兴趣,更严重的影响是,连穿衣吃饭等这类普通人做来毫无压力、并且是生活所必须的事情,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都十分困难。
难以捕捉到正面的情绪,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,大脑又被疾病影响了认知,难以正确的判断及自我调节,任何一点的挫折或是风吹草动,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学会自救,是抑郁症的唯一出路
任何一场大火的蔓延都是从一颗不起眼的火苗开始的。
任何精神疾病的出现,都会有一定的征兆。
你是否:
长期处于焦虑状态,伴随胸闷、头疼等情况?
容易疲倦,经常失眠,饱受困扰却不知如何缓解?
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,无法专心工作,却找不到原因所在?
经常过度紧张,会出现肠胃问题……却找到不到病因?
警惕,这些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,通过身体给你预警!
如果你还在一味的忽视、回避,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要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!
人们都偏向于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,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精神心理健康。其实在火苗尚未爆燃之前,在问题没有变的更糟糕之前,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熄灭,完全可以做提前的预防和改善。
不单单是抑郁症,焦虑症、恐惧症、强迫症、躁狂症、躯体障碍、社交恐惧、思维异常、偏执等都是现如今非常常见精神障碍,我们要向关注身体健康那样去关注我们的心理、精神健康。
你的精神心理状态如何?
抑郁情绪、焦虑、压力指数是否正常?
你隐藏的负面情绪是否在影响你的身体?
你身上莫名的躯体症状是否就是情绪引起的?
又有哪些潜在危机尚未发觉……
以上这些问题,你都可以通过提前检测提前干预。
想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,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“阅读原文”进行一对一咨询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