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医学常识 >

2019年“加长版”三伏天来了,您准备好了吗?

文章来源:未知 时间:2019.07.16

  “三伏”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。今年的“三伏天”共计40天,可谓“加长版”,时间表具体如下:

  • 7月12日至7月21日为“初伏”

  • 7月22日至8月10日为“中伏”

  • 8月11日至8月20日为“末伏”

 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、热浪袭人、潮湿闷蒸、害虫细菌等极度活跃的时节。那么,在三伏天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?

  设法避暑,养心护阳

  设法避暑,尽量减少热浪的侵袭。历史上汉和帝曾号令“伏日闭门避暑”;晋有诗人曰:“平生三伏时,道路无行车,闭门避暑卧,出入不相过”,并有“歇伏”之说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为了生活和事业,适应生产、生活、工作及学习的需要,是不可能做到在长达三四十天的时间里完全“关门避暑”。

  事实上,在热浪袭人的时境下,如不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,长时关门产生的闷热之气同样会损害人体。因此,我们不能片面理解古人的避暑之意。

  宁心静气,重在养心。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心静可除烦。人们应该想到:“热在三伏”是四时更替、气候自然变化的一种现象,亘古即已有之,只可顺应并设法避减,不可“怨天尤人”。要知道:夏季养生要义即是养心护阳、戒躁制怒、平和心态,不要对火热气候产生厌恶,而要调息静心、神清气和,有如“冰雪在心”。

  化湿醒脾,借助食疗药疗

  清热利湿,化湿醒脾,促进运化。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。

  一为饮食调理,二为药疗的基本原则。夏季在五行中属火,“三伏”之日又在“长夏”之际,长夏在五行中属土、主湿,故说此期既有暑热高温,又兼湿热、暑湿,高温可致伤液,湿热有碍脾胃,因而清热利湿、醒脾、护胃成为此期食疗和药疗的要旨。

  在饮食方面,古人有入伏吃水饺、伏中食汤饼等传统。今人则提倡适当多吃苦瓜等略带苦味的食物,或甘淡利湿的冬瓜、赤小豆,或丝瓜、黄瓜、西瓜、绿豆等偏凉性的食物。此外,尚可借助薏苡仁、茯苓、山药、扁豆等药食两用之物,以健胃渗湿、和中养胃,或以藿香、佩兰化湿醒脾,或少量饮用凉茶消暑。

  清暑益气,护卫脾胃阳气

  清暑益气、生津止渴,或养阴清热、益阴扶阳,防止气阴、气津和阳气受损。

  药有参须、麦冬、荷叶、西洋参、党参、五味子及乌梅、山楂,尚有成药清暑益气合剂等。

  如因纳凉饮冷较多,需要顾护、扶持脾胃阳气,也可适当进食生姜、辣椒、葱、蒜等温散寒湿、鼓舞阳气、促进消化的食物,以保持良好的胃口。

  饮茶可选用绿茶

  当然,在条件允许时,也可去正规医院接受“三伏贴”或“三伏灸”。按夏日作息常规,适当夜卧早起,争取午睡0.5~1小时,以养足心气,助解疲劳。尽管天气炎热,在早晚气温稍低时,还要注意适度运动,尽量使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和适应的状态。

上一篇:家里家外少吃油,教你远离慢病

下一篇:吃菠菜一定能补铁吗